生死之本
经曰:“了知众生心之自性。本来清净明澈洁白。但为客尘烦恼之所覆蔽。”故知一切众生自性本来清净,亦即具有真实不变之真如佛性。只因不解返本还源,故随名逐相,起惑造业,受诸苦恼,流转生死。
《金刚经》云:“是诸众生若心取相,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;若取法相,即著我人众生寿者。”世人妄执四相为实,执我为有,于是生爱憎之心。顺我者爱,违我者憎,如是爱憎皆由执我之故。即谓“世人一生做三件事:起惑,造业,受苦。”,众生执四大五蕴之身为我,然实无我可得,而强执著之,故起惑焉。起惑者,谓由贪瞋痴而起诸烦恼也。依此所造诸业,烦恼逼身者受无量苦,此即造生死之本也。
凡修道人首要之事就是勘破生死,古德谓之为救头燃,今之谓解燃眉之急也。《博山警语》曰:“看破世界身心悉是假缘,无实主宰。若不发明(通晓)本具底大理(本来所具有之大道理),则生死心不破。生死心既不破,无常杀鬼念念不停,却如何排遣!”生死心不破,起心动念皆造生死之业。何则?住色等生心,即是生死心。此心不破,何谈修行?无垢居士云:“夫喜爱其生,厌恶其死,凡人常情。惟是到地头(谓已证悟之人)人,悟其四大元非有。非有,谁当此生?虽与众同有此生?而了无爱好之心,达其五蕴本来空。既空,谁当此死?虽与众同有此死?而了无有畏惧之念,故能临生死祸患,交加于其前,预知报谢(指一期寿命将尽),毫发不爽。”
然谈何容易,修道人有终其生(一期寿命)而不悟者,有数十年仍徘徊者,有累劫难出者。所以者何?盖此生死大事非比寻常,累劫生死根株殊难拔除。非文字知解功夫,非精进修行不能悟,非亲身求证不能得。憨山大师曰:“世之聪明之士,生来但知世间功名富贵,妻子爱恋之乐。以为人生在世,止此而已。不知大有过于此者。古之豪杰之士,直出生死者无他。特看破此耳。”大师对世之学道人提出了要具有五种心吾人须知,:
第一要为生死心切。
第二要知身是苦本,心是妄想造业之本。
第三要真真看破,世间功名富贵,声色货利,都是虚华不实。
第四要怕今生造下恶业,将来一堕地狱,受种种苦,无人救护。
第五要知现在命根,只此一息之间。若此息一断,则再求今日参禅学道作福之事,永不可求,况受用富贵乎!
学道人但得此五种心,时时刻刻,蕴积在怀。则目前一切虚华境界,自然冷淡,心地自然清净。将从前一往所学,知见学问,口头伎俩,一切放下。发菩提心,永断酒肉,不贪不爱,持戒修福。作诸功德,以为载道之本。
愿吾等修道人,时时刻刻铭记才是。
评论